舟山市水利局網站7月7日訊:近年來,舟山市全面貫徹落實袁家軍書記關于海島供水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實施“海島供水能力、水質雙提升”行動,通過實施淡化海水、生態凈水、跨海引水和多維節水等工程,有效緩解海島水資源短缺難題,基本形成本地水源、大陸引水、海水淡化的多源供水配置格局,自來水普及率提升至99.85%,規?;采w率提升至95.5%。
一是淡化海水。大力實施開源工程,充分利用海島城市豐富的海水資源,不斷擴大海水淡化能力。強化技術攻關,積極開展淡化水水質提升工程,先后實施海水淡化后礦化處理、供水管網更新改造等工程項目,有效破解管網老化快、漏損率高、黃水現象時有發生等難題,全力保障飲用水品質。目前,全市已建成投運海水淡化項目30個,海水淡化廠18家,建成總規模為34.1萬噸/日,其中嵊泗縣淡化海水供水量占比80%左右,六橫管委會淡化海水供水量占比60%左右,有效補充全市水資源供應。
二是生態凈水。針對海島無穩定水源、地表徑流短、自凈能力差、水質不穩定等問題,根據“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的總體思路,內治外堵提升飲用水水源原水水質。同時,創新水源地水質治理模式,引進全省首例石墨烯光催化凈水新技術,率先在縣級飲用水源地試點應用,水質情況一直恒定在二類水標準。在普陀山構建“食藻蟲一水下森林一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生態共生系統,改善小微水體的自凈能力,形成健康的自我循環、自我平衡的水體環境。2017年至今,已累計創建大柳主干河、東港景觀河等省級“美麗河湖”11個,樂水小鎮、水美鄉村20個,完成中小河流綜合治理129.62公里。
三是跨域引水。對外,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契機,主動對接“國家水網”沿海骨干網和省級“浙江水網”工程,千方百計引進市外優質水源,打通水網外循環,實現更高水平的水安全保障。對內,在舟山大陸引水工程一、二期工程已建成投用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大陸引水三期和嵊泗大陸引水工程的建設進度。力爭年內大陸引水三期寧波陸上段泵站主體工程完工,金塘海上段動工建設;嵊泗縣大陸(小洋山)引水工程計劃完成陸上先行段項目建設,主體工程(海上段)預計年內開工建設。同時,立足長遠,持續推進域外引優質水和甬舟供水一體化前期工作,為舟山發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
四是多維節水。2019年,該市率先在全省實現全域建成國家節水型社會目標。在此基礎上,以“開源節流”為總體思路,通過實施節水剛性約束雙控行動、節水制度規范深化行動、農村農業節水增效行動、工業企業節水減排行動、城鎮公共節水降損行動、旅游景區節水風尚行動、水源優化活水工程行動、非常規水推廣利用行動、節水示范標桿創建行動、數字信息智慧節水行動等節水十大行動,推動形成政府主導、市場發力、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節水新局面。截至2021年底,該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為15.3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為22.8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限利用水系數0.699,均位居全省全列。同時,全力探索偏遠海島多維節水新模式,選取新建民宿綜合體為試點,打造中水回用及山溪水利用設施,月節水量達80噸-90噸,節水率可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