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中晨報7月13日訊:上??蜕贪?,本是山東云睿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下游的客戶之一,如今卻落戶淄博,成為山東博克塞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克塞斯”)董事長。
一家外地客戶,為何在淄博建起了企業?
完整的配套能力,良好的營商環境是重要原因。博克塞斯用不到80天的時間,便實現了從注冊落地到投產達效,沂源由此形成了“玻璃纖維-網格布-預浸料-上箱體”產業鏈。隨著產業組織理念的深入落實,支柱產業下游的加力延伸,骨干龍頭企業客商的不斷延展,這種“外地客戶”變為“本地企業”的場景,在淄博也變得越來越常見。
把“外地客戶”變為“本地企業”,對本地企業是利好。當今經濟,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是孤立存在于市場之中的,它必然與供應鏈的上游和下游企業產生聯系。對于本地企業來說,把“外地客戶”變為“本地企業”,意味著上下游產業變得更為豐富,且在本地就能形成雙向奔赴的配套。如桓臺通過與中國膜工業協會簽訂委托招商協議,成功招引了北京灝睿智通高性能氣體分離膜產業化項目、天津鼎芯膜分離組件設備及其配件項目、天津海龍津陽中空纖維超濾膜項目、天津海派特膜產品及智能一體化成套設備項目等4個膜產業項目,“中國膜谷”由此拉開了“膜法傳奇”的序幕,為東岳等本地企業注入了發展新動能。
“外地客戶”變為“本地企業”,對產業升級是利好。當年,江蘇昆山把一臺筆記本電腦拆開,數著里面1000多個主要零部件,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一環一環招商,最終形成了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的“葡萄串”效應。這樣的“鏈式招商”,隨著把“外地客戶”變為“本地企業”的推進,正在淄博上演。為加快產業振興,淄博按照“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的思路,創新打造“六個一”平臺招引新機制,完善了產業配套、優化了產業結構,提升了實體經濟吸引力。隨著產業脈絡更清晰,產業“拼圖”在完善,越來越多的“外地客戶”成為“本地企業”:“中國膜谷”之名加身的桓臺膜產業園,無論產能還是技術水平均在業內領先;淄川激光設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光電新材料三大產業招引平臺和園區建設齊頭并進……實踐證明,產業鏈式發展的態勢一旦形成,“追著企業跑”就會被“企業慕名來”所取代,產業鏈上的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推動淄博的轉型升級。
把“外地客戶”變為“本地企業”,是利好,更是挑戰。把“外地客戶”變為“本地企業”打的是“熟人牌”,傳的是“好口碑”,對營商環境的要求更高。從企業落戶、進駐投產再到發展運營,企業需要當地政府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淄博近年來對標深圳優化營商環境,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只有做好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外地客戶才能相信你、信賴你,才有成為本地企業的可能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做好自己,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淄博魅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