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發展網青島2016年6月22日訊 法國蘇伊士集團,全球領先的水務和環境公司,已經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早在上世紀70年代,蘇伊士集團就通過其子公司得利滿進入中國市場,投資了很多的項目,下面有為蘇伊士亞洲執行副總裁、德潤環境總裁孫明華女士,發言主題是《蘇伊士集團在中國PPP項目中的機遇與挑戰》
孫明華: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榮幸,參加會議并且談一些我PPP的感受,所以非常高興。
蘇伊士是一家純法國的公司,我們一致認為在水務行業,是我們公司第一家引入到中國來的,所以今天非常榮幸,跟大家做一個分享,也希望這樣的溝通和交流,特別是我們今天有部里的領導,還有各個地方政府的領導,通過這樣的交流,我們希望對中國的PPP在下一步的發展當中,它的健康和有序發展,有所幫助。
昨天我們有嘉賓講的時候,提到PPP從英法兩國首先開展起來的,我們蘇伊士集團也是先驅。也是150多年前,我們公司當時成立了蘇伊士財團,以PPP模式來建造的,也成為我們公司的名字,叫蘇伊士環境。
經過150多年的演變,蘇伊士已經成為一家純環保公司,我們的業務主要是水務和固廢兩大塊以及相關的咨詢業務。水務包括整個產業鏈,水、污水、污泥以及中水回用。固廢也包括整個產業鏈,包括資源再利用。
可能在座很多朋友對蘇伊士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提到得利滿可能更多了解一些,我介紹一下集團,在全球70多個國家,有8.2萬名員工,我們在水處理方面,為9200萬人口做應用水的服務,污水是6500萬的人口,固廢我們在垃圾回收利用方面,每天有160多萬的垃圾,是資源再利用,發電量是5855吉瓦時。2015年應收為151億歐元,合一千多億人民幣。
1970年代得利滿公司做法行的貸款,做設備、建設水廠、污水廠,都是由得利滿公司自己設計建造,然后有些是我們自己在運行的,中法水務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時間是1992年。談到水務,最早是中國澳門的自來水公司,后來通過澳門進入廣東中山的坦州?,F在我們在中國20多年,在中國20多個城市,有40多個PPP的項目,包括水、污水、固廢,還有包括中國香港,垃圾填埋、轉運站,還有中國澳門的垃圾處理。
談一下最早的澳門自來水子公司的特許經營合約,我認為是亞洲最早PPP項目的一個案例,這個合約是澳門政府和蘇伊士下屬的中法水務控股公司簽署的,后來我們在中國的很多城市,包括重慶、天津、上海、常熟、三亞,用的特許經營的版本當中的很多條款,都是沿用了澳門自來水公司特許經營的條款,而且這么多年來,我相信中國很多大中城市的自來水公司,都到澳門去參觀學習過。包括2002年住建部出臺特許經營條例的時候,住建部的領導也到澳門去參觀交流過。因為我在澳門住了十多年,澳門是特許經營就是PPP做得非常好的一個城市,它所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都是以PPP形式來做的,包括它的氣、水、電,因為我們還在那里做電,包括垃圾的處理,包括機場,甚至是賭場里面都是以特許經營的形式來政府管理的。政府就是監督和付費,所以它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做得非常好,也值得我們借鑒。
澳水因為第一期特許經營合約,因為我們做得非常好,澳門行政部門又與我們延續了二十年,上次延續好像是2010年,所以我們現在還在做澳門的自來水,還有澳門的垃圾回收。
這是中山坦州,我們說中國第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也對中國水行業發展有深遠意義的特許經營項目,到今天,我們在坦州做得非常好,得到政府和老百姓的認可,這個公司非常小,但是運行得非常好。而且我們現在的坦州,當時投了2.2億,但是產銷差,就是漏失率在10以下,在整個世界排名在先,做得非常好的。
因為今天的會是在青島開,所以我把我們在青島的兩個項目,也是PPP的項目列出來給大家看一下。第一個是在青島城區,青島海潤,我們跟青島自來水公司,也是非常早的,這是早期的PPP項目,只合作水廠,沒有管網和收費的項目。這是2002年簽署的,我們現在運行的兩個,所以青島90%的自來水都是我們中法水務在提供的。所以現在的水量已經從當時30多萬噸,發展到現在是將近72.6萬噸了。這是一個項目,還有我們前兩年簽的山東省青島市膠南市的董家口,一個工業園區的項目,就是污水項目,前面那個是自來水項目。這是董家口一個污水的PPP項目。
看一下我們今天談的,是中國的PPP之路,其實我們蘇伊士在中國走過這些年的道路,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中國PPP發展的一個縮影。我把它分成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1990年代,就是我談到中山坦州是第一個之后,在那之后,我們在中國做了十幾個這樣的項目,大多數的項目,都還相對來說是比較成功的。
我們現在還面臨一個前期的項目,也是希望在PPP改革之風之下,我們能夠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但是現在我們還在談判當中。但是前期的項目確實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大多數的項目還是運行得非常好的。
這是1990年代,到了2002年,國家出臺了對外商投資擴大范圍之后,這幾年是我們整個外資在中國發展的黃金五年,這段時間,我們參與了比如說包括重慶,我們投了40多億在重慶基礎設施,水、污水、垃圾,包括工業園區、化工園區里面的投資,投了很多,而且是非常成功的PPP范例,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也好,住建部也好,幾個部委都派小組到重慶跟我們過交流。這期間,我們拿了很多項目,包括三亞,但是這些項目都是有了管網和客戶服務的,是一個全面合作的合作項目。就避免了前期只合作水廠的一些合作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這些項目,目前運行都是非常好的。從2007年開始,我們在一些對技術需求比較高的,比如說污泥行業,我們有專業,還有化工園區高難度處理污水,這些項目我們都做了,還有固廢,這些都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我們在這些領域還是發展不錯的。但是在普通的自來水、污水等技術含量不高的地方,我們不是太有機會。
今天談到PPP的2.0,也是PPP春天的到來,2014年,我們這兩年比較低調,說句實在的,我們從2013年、2014年推PPP以外,我們除了原有城市有合作項目之外,新的項目幾乎沒有,這當然有我們內部的原因,因為我們的投資決策機制比較慢,投資決策要求比較高,自身反應比較慢,所以招投標項目前期準備時間很長,自身有一些毛病,但也有一些我們外部的原因,這個我后面再講到。但是我們自身也做了一些改變,戰略上的改變,那就是做股權投資,以往我們在中國都是至少50:50合作的股份,或者我們占大股,現在我們改變戰略,我們在重慶成立了一家投資平臺,跟重慶水務資產公司,我們占小股東,占25.1%,后面我要講到。
所以今天講PPP,對外資來講,我是替外資來談談感受,到底是機遇還是挑戰?
從理論上來講,無論對國企、民企還是外資,PPP的發展在中國的推進,都是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非常好的投資環境,這是毋庸置疑。它在幾個方面,這里我不細講了,因為時間的關系,因為前天的領導和昨天的發言,對PPP的認可和它的好處,以及帶來的效益都講很多。所以我這里就不詳細講了。
我今天就想談談,主要是談談我們的一些困惑和我們的一些感受。從三方面講,從三個P的每一個P給我帶來的難點跟大家交流一下。
早期的PPP項目,政府為了融資,為了拿錢而拿錢,為了做PPP而找PPP,把很多的不是的項目,也打成PPP,對PPP沒有一個很好的認知。所以我們在座的很多大中城市還是比較好的,政府可能了解得比較多,知識層面也不一樣,所以理解也不一樣,比如說在重慶、在天津,這樣的地方我們做得都是非常好的。這是一個問題,很多政府就倉儲上一些PPP項目,比如說我們前一段時間在南方一個城市,拿出一個河道治理項目,其實治理界限不是很清晰,說是5.6,我算下就是四點幾,所以我問一家民企老板說,怎么算出回報率10呢?他說很容易,那河道治理,旁邊的綠化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我就很受啟發,對啊,邊界不清楚,什么叫好?很難說的。而且是按工程量的,你把預算做得大一些,自己又有施工單位,利潤從施工單位流走了。但是外資都不是這樣做的,都是一板一眼的,所以報不了這樣的賬。所以你說這算內部原因還是外部原因,說不清楚。而且標書里規定5.6的回報,銀行貸款也就是五點幾,融資成本低一點也三點多,四點多,這個項目稍稍有一點的風險,做錯了,或者哪里超出規定,就會有很大的風險。所以這個項目無法列舉,自己就退下來了,最后我也沒有投標。
還有監督不到位,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不但導致了低價中標,而且還產生腐敗,因為你監管不到位,所以會產生后期會有很多活動的空間在里面。這是一個P。
下面在社會資本上,我們跟什么競爭?跟國企競爭。以前做鋼鐵的,現在不做了,收購一個小公司,因為之前做鋼鐵、煤炭虧損,所以做水務,如果持平就覺得賺了,所以你怎么競爭呢?它又有資源,底氣十足。整個項目全包了,一個省市項目就被一家公司全包了,打包了,這一家公司不管一百億、二百億,全投了,所以我們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跟國企根本沒法競爭,也競爭不起。跟民企,一人決策,想做就做,不做就不做,而且不做也沒有活路,所以不計成本。
還有包括風險評估方面,因為我們外資考慮得非常高,包括回報方面,我們也是有固定的要求,所以不是很靈活。但是我們的原則,是寧缺毋濫,就是我寧可不做,我也不去冒這個風險,這個我也很理解。但是,雖然短期內我們遇到了困難,無論是從政府層面,還是從社會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方面,我們認為還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所以蘇伊士在中國投資的信心是不會改變的。
最后一個P是合作,合作方面前面我都講到了,包括政府和企業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所以最后一句話,一個以國企為主,沒有外資和民企參加的PPP不會是一個完美的PPP,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