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化學化工系成立于2005年3月,學院是注冊資本17413萬元的事業單位,膜科學與技術以及材料化學研究室是該院“一所四室”之一,主要從事滲透汽化、氣體分離膜、抗污染超濾膜的制備及應用,研究重點是膜科學與技術方向中的高分子液體分離膜和氣體分離膜的制備研究、膜的工程應用和膜污染的基礎理論研究、多孔材料的制備與合成。北京工業大學膜技術開發中心成立于1975年,是我國最早進行膜分離技術研究和膜技術專門人才培養的單位之一,是北京市重要的膜研究基地。中心現有面積300平方米,擁有中空纖維紡絲機、刮膜機、富氧膜涂敷機、膜組件封裝、評價的全套設備;搭建有不同組件形式的小試、中試膜設備及膜生物反應器;配備有紫外分光光度計,粘度計,θ角測定儀,氣相色譜,體式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等現代分析儀器。重點研究領域為膜材料及膜過程;專性菌-膜生物反應器。早期以高以?、王樹森和錢英等為代表的科學家在超微濾膜、納濾反滲透膜和硅基分子篩膜領域取得了享譽國內外的突出成就,獲國家發明獎一項,獲北京科技進步獎四項,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膜分離技術方面的專著。目前,以紀樹蘭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團隊在學術水平和對外交流能力上有較大提升。在氣體分離膜、滲透汽化膜和分離工程應用等領域取得多項創新成果,特色工作包括①已成功開發出工業化卷式富氧膜組件,解決了富氧復合膜及組件生產放大中的關鍵技術,并在采暖鍋爐的富氧助燃裝置上實現了工程示范;②發展了外力協同強化分子自組裝薄膜材料的新方法,從分子設計和化學裁剪角度出發,構建出具有優先透水、優先透醇、有機物/有機物分離功能的一系列分子自組裝復合膜,成功開發出單內皮層中空纖維滲透汽化膜組件,實現了工業組件的放大;③將膜分離與生物強化技術耦合用于廢水處理回用領域。發展了新型氣提式膜生物反應器,在特種廢水優勢菌篩選、鑒定,膜通量預測和膜污染控制與膜清洗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其研究成果發表在Langmuir, J. Membr. Sci., Chem. Eng. J., Mater. Sci. Eng. C等國際刊物上,在本領域引起重要反響。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973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市自然科學基金8項(重點基金1項),承擔市教委、科委縱向課題和企業委托橫向課題3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檢索的論文近百篇,出版專著4部,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0項。中心還承辦了“第三屆中國膜科學與技術報告會”和“第三屆京津地區研究生膜技術論壇”,擴大了對外影響。目前膜技術開發中心擁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副研究員1名及博士、碩士研究生20余名。團隊成員為不同學科交叉,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研究隊伍整體實力較強,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發展潛力。中心可提供膜材料和運行參數的初期篩選;膜工藝的實驗、測試和咨詢;膜污染分析和膜清洗策略;膜工藝及其集成單元的全套技術方案。